週日熱烘烘,羅馬帝國展聽起來很涼快。
讓人馬上聯想到冰冷的水泥、大理石,古羅馬式穿著,水果、葡萄酒……
這麼龐大的帝國,人種複雜,生活多采多姿……
果然消磨了一下午。
I區歷代帝王
可以看到臉部神情各異的帝王塑像。
也有女性塑像,當時統治階級的女性雖然生活不自由,對社會卻是有影響力的,比方奧古斯都的妻子利微雅。
這一區的另一個重點是錢幣,錢幣其實是帝王的宣傳工具,除了鑄上統治者頭像,背面還有他們所信奉的神祇。
II區宗教祭禮
古羅馬的三個主神是朱庇特、朱諾、密涅瓦。
希臘神話、埃及、波斯等異教信仰也融入羅馬人的生活中。
這一區有很多神靈的雕像、銅像,高矮胖瘦,老少青壯,各色各樣。
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羅馬盛行火葬,所以也展示了幾個雕得精細的大型骨灰罈。
III區公共生活
古羅馬城娛樂發達,這裡看得到 :
樂器、劇場面具、陶燈、演員小丑鬥士像、銅秤、砝碼、棋子、骰子、沐浴用刮膚板、油瓶油罐、尖頭筆、墨水瓶、印章……
IV區個人生活
古羅馬人不但重視休閒生活,也很重視儀表。
流行染髮跟戴假髮。
除了spa刮膚板,還有這些首飾與日用品 :
銅鏡、髮簪、銅梳、藥瓶、金戒指、耳環、項鍊、胸針……
不知道各位看了這些當時的FASHION有什麼感覺?
V區羅馬家庭
可以看到一般家庭辦宴會的擺設,以及各類用品如銅燈、銅鏡、銅盆、水罐、花瓶、馬賽克磚、陶杯、玻璃瓶……
有個兒童跟狗的雕像,很生動。
還有一個很特別的東西——奴隸項圈,給那些曾經逃跑再被抓回來的奴隸戴的。羅馬帝國後期的奴隸比例已經高到每3人就有1人有奴隸的地步!
VI區輝煌的羅馬帝國
「條條大路通羅馬」——當時貿易之發達,這些陶瓶用在遠洋航行裝葡萄酒或橄欖油上。
如果要比喻的話,當羅馬全盛時期,處處有機會的發達景象,大概就像今日的紐約、上海。
羅馬的城市建築很出名,尤其是先進的引水橋,這是一種排水措施,把乾淨的水自然留下來,把骯髒的水引出去。
另外有不少征戰的軍備、頭盔、馬具、士兵像……
據說羅馬人本有征服北歐的野心,結果到了那裡,發現冰天雪地,人們喝啤酒卻不喝葡萄酒,更沒有日照跟橄欖油,馬上就打消了念頭!
古羅馬城的結構與豐富的公共建築——神廟、戲院、競技場、浴場等,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,一再複製,遍及各地。
至今有很多城市是直接建立在古羅馬城的基石之上,還有一些象徵最高權力的市政建築,也往往是羅馬式的。
還有它的服飾、律法……
常有人討論,羅馬帝國的興衰是什麼造成的?
也許從競技場這個帝國縮影中,就可以得到一種解釋。
在競技場中每日被犧牲的屍體無數,有各個人種的奴隸和各地的珍禽異獸。
不論是人類世界和自然世界,都不能不臣服於它。
古羅馬人征服了世界,野心卻還不能被滿足。
有句話說,人類的欲望並不是永難饜足,而是我們讓慾望無限擴張。
結果是終有被反噬的一日。
不過歷史的真實是什麼,不是太重要了。
書、電影,可能都已經把羅馬帝國描述得比它自己更精彩。
古羅馬人豐富享樂的地中海式生活,
看展也清涼!
輝煌時代羅馬帝國特展
票價: 250/ 220/ 兒童免費
時間: 5.11-8.18/ 9:00-18:00
地點: 中正紀念堂 中山藝廊
相關連結:
古羅馬名言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