週日下午天氣不錯,去歷史博物館看了莫內展。
人多,買票不用排隊,但進場得等一等。
即使裡面不能拍照,每幅畫前照樣都是人貼著人。
展覽中雖然沒有《日出》一類名作,
不過多了一些不同風格的莫內,以及他私人的收藏。
1870《圖維爾海濱》:
當時此地因火車通車,成為巴黎人新興的休閒景點。
【朋友與肖像畫】
從莫內所收藏其師與友人之作可見其交遊情況。
展覽開場是雷諾瓦畫莫內與莫內夫人:
莫內自顧自看書,並不在意別人的眼光。
莫內夫人卻不自然地注視前方,好像不太習慣當模特兒。
好玩的對比。
其它畫家有布丹(Boudin)、戎金(Jongkind)、茉里索(Morisot)等,
各有特色,但晃過去還真不記得誰畫了什麼,就用「印象派」三字帶過吧。
1860《劇場人物群像》
【諷刺漫畫】
印象派大師也是塗鴉高手:記者、黑女人、男士抽雪茄、臉紅的葡萄酒鬼…..
導覽說他其實是因為在學校無聊塗鴉,畫老師大受同學歡迎,
而開始繪畫之路。
看樣子老師不准學生塗鴉可能會扼殺天才。
腦海中出現一個上課不專心的學生,在課本上塗塗畫畫......
莫內的中學課本不知道樣貌如何?
1905《倫敦國會大廈--泰晤士河上的倒影》:
城市建築與自然交融的景象,讓莫內前後數次拜訪倫敦。
【光影詩篇】
特別喜歡他旅居四方、隨處寫生的故事,他的足跡經過
塞納河畔
諾曼第海灘
義大利地中海沿岸
倫敦泰晤士河畔
連北國挪威也去了!
那個年代交通不比今天,畫家追逐自然,旅途也教人平添想像。
1914-1917《百子蓮》:
荷蘭人自南非引進的花卉,多種植於地中海岸。
【莫內花園】
莫內中年以後定居在法國吉維尼,建立自家花園。
睡蓮、百子蓮,或拱橋、小舟、流水、垂柳、玫瑰、鳶尾花……
親近自然本是人的天性,莫內歷經戰爭,更覺自然可愛,筆下花園更動人。
而作為觀者,看完畫必然想去吉維尼小鎮朝聖一番。
1922-1924《由玫瑰花園望向吉維尼住屋》
【永恆莫內】
白內障手術現在已經不是大手術,在莫內的時代卻不然。
據說眼科醫生們常常拿他的晚年之作來討論。
在視覺病變之下,他如何作畫?
看這一區的畫,玫瑰、拱橋、垂柳,幾乎沒有完整的形象,只剩下色塊、光影。
若說他憑藉的是記憶與心靈,而非視覺,那觀者亦應如是。
收藏家、諷刺漫畫家、壯遊者、園藝師、白內障患者、現代藝術啟蒙者……
看完莫內展,心中這個「莫內集合數」遠超出那個「印象派莫內」。
看雷諾瓦,是驚嘆他老年時的體力與毅力。
看莫內,則是沉浸於他筆下的寫意。
尤其是他晚年之作,耗費數年的巨大畫幅如《睡蓮》,
比較接近意境的體會,心靈超越具象層面。
生而為人,誰不渴望心靈自由,不役於身、物、事、人?
相關連結:
(圖片翻攝自展覽DM)
留言列表